餐饮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餐饮老板内参【官网】

200万+餐饮老板都在关注的餐饮产业链平台;业务涵盖:媒体传播、餐饮培训、餐饮数据研究、餐饮报告出版、餐饮严选加盟、餐饮供应商优选、餐饮项目孵化等;获财经作家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战略投资

伏牛堂张天一:卖米粉前曾开过两家饺子馆,它们夭折了,我成长了

伏牛堂张天一:卖米粉前曾开过两家饺子馆,它们夭折了,我成长了
伏牛堂 张天
经营干货
2015-04-30
2.5万

 【导读】:开一家餐厅,经历期间的鸡毛蒜皮和酸甜苦辣,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上的第一堂创业课。

 

嚣张的90后张天一,在创办伏牛堂之前,也曾经历这样一课。

 

他说:“我第一次创业,是在本科时,开了两家饺子馆,叫“天一碗”。谈不上失败,也谈不上多成功。但是今天看起来,因为心态的问题,走了很多的弯路。”

 

一张操作台让我萌生退意


 创业,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丽,也没有听上去那么美好。

大三的时候,我决定创办一个中式连锁餐馆,热血沸腾的想法、漂亮的纸面计划、激情万丈的展开实施。可是等到我开始张罗我的第一家餐馆时,我发现让自己萌生退意的想法居然是因为买一张操作台--这个在当初决定创业时打破脑袋也想不到会成为问题的问题。

我去到市场,才发现原来一张操作台有不锈钢的,有铝皮包木头的,有双层架的,有单层架的,有带冰箱的,有不带冰箱的,有一米五乘以一米八的,有一米五乘以两米的,有中空的,有中实的……同样的一张台子,有这里卖1000那里卖500的……

就是买这样一样台子,我跑遍了北京周边郊区的各个市场,花了快两周的时间,才确信地以最低价买回来。而这,在我开始的设想里,仅仅是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的不是工作的工作。

只有在创业的过程中,你才会发现问题是那样的多,很多在开始不是问题的问题一个个跑出来,折磨着你。在面对、解决这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激情开始被消磨,烦恼与不安在增长。

而我这样的创业,还仅仅只是一种小型的尝试。从第一家店到慢慢有连锁店,从亏损到盈利,其间的过程是那样的不容易。雄心被现实取代,壮志在琐事中挣扎,最终我决定停掉我的事业。

在校创业大学生,除了创业的各种事务,还有学业要兼顾。当没有摆好心态仅仅凭一腔热血就在大学期间创业的话,迎来的可能并不是无限的希望,而是两个身份的来回撕裂与拉扯。

创业,总与财富神话和一夜暴富相连

 

大学毕业,两手空空地走出校门,辉煌壮丽不属于自己,名车大厦不属于自己,这座大城市的一切不属于自己。但却想要迫不及待地获得一切,想要成功,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年纪轻轻就被万众瞩目。所以不愿意一步步按部就班,想另辟蹊径,用最短的时间像吹气球一样鼓捣出最大的财富。

这,就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的心态。

都知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可是人又经常对这句话选择性地忽略。一个又一个的创业神话为大学生们所津津乐道,好像创业是一条获取财富的终极快车道。

我听过俞敏洪老师的一次演讲。在台上,他轻松写意,把新东方的创立过程用一种生活化的方式表述,好像每一个普通人去做都能够做成。而他创业过程中的那些故事,又是那样的打动人,连艰苦辛酸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他的故事近似于段子,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知道里面被有意无意地隐藏了某些关键的东西,但是这并没有阻止疯狂渴望财富的人们去忽略其中的不合理和离奇,对他加以崇拜,对创业加以憧憬。

学生创业,突然就热起来了。

出于与绝大多数人相同的心态,我在大学期间尝试过创业。我希望与众不同、希望能够迅速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独特的身份标识,也渴望成功,渴望财富。

可是当时我是一个大学生,与周围人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都大致相同,一样的没有社会经验,一样地没有财富。于是,我选择了创业,把创业视为迅速将自己与周围地人区分开来的一个方法。

在很多人看来,一旦打上了创业者的标签,就了不得了,哪怕这个创业者一没有想法二没有经验三没有过人的人格魅力,可是,谁又敢轻易地去否定、看低未来潜在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

一个像泡泡一样在阳光下绚丽的创业选择,就这样为一无所有的大学生披上了一层光鲜色彩。在创业成功之前,光是套上创业者这个标签就能够让一个人的虚荣心得到暂时的满足。

为了创业而创业大学生心态

 

A是我的一位朋友,来自于广西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A在学校时,精力好像也不在学习上,所以成绩也不是太好。此外,A还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很少有人和他近距离交往接触。总而言之,在外人看来,A就是属于那种普通低调得扔在人群里面你一个个找都找不出来的人。

但实际上,A从未觉得自己普通。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有多么强烈的突出自我,表现自我的欲望。在任何一方面,他都没有突出的才华和优势,于是他选择了创业。他在大一下学期就开始创业,一开始开了一家乐器店,后来尝试过电商,甚至想过做O2O的方式来做上门洗车服务。

A印制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写着一串自封的头衔,热衷于出入一个又一个的创业沙龙。我曾经与他聊过天,了解到的事实是,他对自己做的事情其实并没有认识,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和条件,仅仅是因为他觉得可以,就开始行动。

在A这里,“创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他不停地实施着一个又一个的计划,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就是学生创业者这个身份,让他从一群同学中超脱出来,比周围的同学多了一个学生创业者的标签。这让他感觉不一样。

后来A被留了级。我也见过一次他的父亲,一个像大山一样沉稳像土地一样厚重的农民。那一次他来学校,是给A送钱,两大沓钱包了两层报纸,里面还包了一层布巾。他以为这是学校要收取的费用,可是这位父亲却不知道,这些钱即将被儿子拿去填补一个个虚无的创业梦。而A这样做的动机,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丝虚无缥缈的“成功感”。

但是A自己不在乎,在他看来,有创业者这个标签就足够了,有了它,就可以一美遮百丑。只要这个梦一天不醒来,他就可以赖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就能够找到无限的希望。

很多创业者,在成功之前,就充满了“成功感”,而一个“成功感”过多的人,注定了无法走向成功。

这就是A,这就是我,这也是无数个其他想创业或者正想创业的大学生的想法。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充满了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人们都热衷于追捧台前的光鲜,而选择性的忽视幕后的辛酸与一点一滴的踏实积累。

孵化器、创投机构、一个个的天使投资人,为人们一知半解地讲述那些他们看似触手可得的美丽,把创业包装成了一条捷径,成为了一条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够获取财富与成功的坦途。今天出点子,这个月出计划,下个月拉到风投,两年后身价过亿,三年后就上市——这何尝不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乃至整个创业者群体心理预期的明天?

可惜的是,好做的是梦,难过的是现实。如果钱真的有这么好挣,钱还称之为钱么?如果人人都能够那么容易地挣到钱,成功人士还称之为成功人士么?就算成功人士并不难当,如果成功之路上真的就像他们口述演讲的那样总是充满吸引人的戏剧张力、欢笑、激情、锲而不舍等正面情绪,那么上帝,还醒着么?

创业并不是逃避生活的避风港

有一些像A一样的创业者,实质是把创业当作自己逃避生活的手段,让自己躲在一个绚丽泡泡的保护壳里。一般的大学生需要成绩、需要找工作,需要这个需要那个。可是好像一创了业,就可以去异次元空间生活,就可以躲开这些烦恼。但是这个泡泡终究有一天会破碎,在梦醒的时候给人带来更大的伤害与痛苦。

创业,也不是一个点子的事情,更不是灵机一动。

三百六十行,每一行充满了千千万万的创业者,一个独一无二、富有前瞻性的点子,真的是那么容易就被想到?就真的是独此一家吗?这个世界上,其实差的并不是点子,差的是做与执行,同样的点子往往想到的人很多,而做到的人很少。有了点子,最多算创业刚刚开始,而并非等于创业成功的一半。

创业艰难百战多,话虽出自武夫之口,可是道理却是历久弥新。

如果说哪条道路最需要踏实、谨慎与积累,那么我以为是创业,创业并不是成功的捷径,而是一条最辛苦、最需要耐心、最需要付出的狭道,当然稳稳当当走过去的人会豁然开朗,可是没有准备就贸贸然往前跌跌撞撞,只能头破血流。

0
点赞,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