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餐饮老板内参【官网】

200万+餐饮老板都在关注的餐饮产业链平台;业务涵盖:媒体传播、餐饮培训、餐饮数据研究、餐饮报告出版、餐饮严选加盟、餐饮供应商优选、餐饮项目孵化等;获财经作家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战略投资

时尚茶饮新实验:中国茶能否走出星巴克阴影?

时尚茶饮新实验:中国茶能否走出星巴克阴影?
咖门 张艺婷
餐数解读
2016-03-07
3.9万

“茶”虽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饮品市场的竞争中长期被更具大众气质的咖啡“压制”,这种尴尬的局面,让很多爱茶的国人懊恼不解。


一些茶饮经营者曾经怀揣情怀试图改变这样的局面,但鲜有成功破局者,茶文化大国何时能产生类星巴克的连锁茶饮品牌?


在新概念茶饮行业专注奋斗了三年的新式茶饮店“荼啡茶”,或许可以作为观察这个行业的一个样本。

 

一、产品靠自己研发,环境设计向咖啡馆偷师


2012年,新概念茶馆“荼啡茶”在郑州开了第一家店,之后三年,它在郑州做到了10家店的规模。


2015年夏天,“荼啡茶”从郑州“移民”北京,以时尚的咖啡馆外观,人均25-30元的客单价,110-130平米的实体面积,以及纯茶饮为主的产品线,想重新定义人们心中的“茶馆”形象。




“茶馆”难与咖啡馆抗衡是因品类限制?“荼啡茶”创始人郑会轩表示:“茶的品类不是影响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需要改头换面的是经营方式。”他们正从四个方面进行经营模式的探索。


1)研发“过渡”茶饮,培养年轻消费者


荼啡茶产品分传统饮品和过渡饮品。其过渡饮品如红茶卡布,选用咖啡杯盛装,在传统茶汁的基础上加入奶泡,表面配以拉花制作,主动帮助年轻消费者习惯茶的口味。


2)提高产品技术门槛,降低可复制性


荼啡茶与高校、研究所合作研发茶饮品。其利用专门定制的设备萃取茶叶精华,形成奶茶口感的茶饮。单就红茶卡布而言,共投入30万费用研发近2个月,目前销售量占营业额的20%。


3)不用茶艺师,鼓励DIY


传统茶饮通常由茶艺师冲泡,过程沉静缓慢,荼啡茶省略靠茶艺师冲泡的环节,引导消费者用专属茶具自己冲泡,从中享受动手的乐趣,更好地控制整体节奏。


4)告别“老气横秋”氛围,向现代咖啡馆靠拢


荼啡茶的店内装修更像是一间咖啡馆,透着时尚和快节奏的气息。


它的细节设计照顾客人的办公、社交需求,在融入灯笼等传统元素突出中国茶特色同时,店内还配有电脑电源插口,以及供多人围坐的长条桌和具有私密性的卡座。


二、为茶饮贴上“快消品”标签,增强茶文化辐射力


荼啡茶“做”第一家店用了两年时间,主要的心思都花在了沉淀核心技术产品上,目前其郑州店月营业额基本稳定在15-20万之间。


荼啡茶未来计划将实体店作为线下布点的体验店,同时发展茶饮外卖业务,既能增加体验感,又能扩大售卖空间。最重要的是,其想通过增设体验渠道,引导人们形成喝茶习惯,培育出新时期的茶饮爱好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荼啡茶最终瞄准的是茶叶零售电商平台,意图把茶叶打造成严格意义上的快消品。


荼啡茶和其他咖啡类品牌相比,人均价格低8-10元左右,通过降低单次消费价格和设定相对咖啡而言较低的单价,以求实现茶叶产品消费的“大众化”,使其具备快消品的基本属性。


此外,荼啡茶讲求茶杯、茶礼的创意设计。郑会轩表示,将带领签约设计师前往日本学习借鉴,开发出适合自己店里的专属产品。


三、六个旧有“姿势”不重塑,茶饮业只会原地踏步


茶馆与咖啡馆通常被认为一个代表“传统”一个寓意“现代”,要想打破这种刻板的二元认知,茶馆势必要改变旧有姿态,重新梳理在饮品市场的定位,而哪些又是其行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呢?


1)“奢侈”路线固化“小众”印象


提到传统茶馆,大众的第一印象就是有意蕴但价格不菲,不是普通人的消费去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茶馆确实也把目标锁定在“有钱”、“有身份”的群体。


2)产品无创新、无创意


受限于传统茶饮品种,多数茶馆并不讲求创新,甚至很多茶馆以“棋牌”为卖点吸引消费者,本末倒置,茶只是娱乐的附属品。


3)“慢活”特点导致“流行力”差


传统茶馆的一切对于年轻人而言,实在是“太慢了”。他们有好奇心,但没有耐心,让他们开启“养老模式”只能是缘木求鱼,传统意义的茶馆文化很难在年轻人中流行。


4)“老气”感强时尚感弱,抓不住年轻客群


多数茶馆的空间过于隐蔽、沉闷,咖啡馆更符合人们对快节奏、时尚化的需求。荼啡茶创始人郑会轩认为,传统茶馆要转型,就要能满足年轻人休闲社交的需求,并向年轻人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茶产品。

               



 5)文化浮躁导致只重“茶表”不具“茶里”


如今的茶文化似乎也受社会浮躁风气影响开始流于表面,更多地追求外在的形式,仅靠泡茶的仪式、音乐的搭配、隐蔽的屏风等展现茶文化,没能挖掘出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6)“茶人”们现代化、专业化管理能力不足


茶馆难成“气候”的原因很多:“懂茶之人不懂商”,未曾将茶馆作为“企业”去管理;产品缺少标准化工艺和流程;现有茶馆资金存量与流量很难支撑扩张发展;经营特色不足,定位不准确等等。


缺乏现代化、专业化管理能力的茶馆,受到市场空间的挤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0
点赞,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