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餐饮老板都在关注的餐饮产业链平台;业务涵盖:媒体传播、餐饮培训、餐饮数据研究、餐饮报告出版、餐饮严选加盟、餐饮供应商优选、餐饮项目孵化等;获财经作家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战略投资
菜单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商家中心
首页
(current)
资讯
最新文章
品牌案例
快参
餐饮学院
所有课程
线上学习
线下学习
内参出版
72餐
商家中心
搜索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登录
|
注册
首页
(current)
资讯
餐饮学院
严选加盟
优选供应链
商家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
3.15,不能成为餐饮行业的"至暗时刻"!
3.15,不能成为餐饮行业的"至暗时刻"!
餐企老板内参
热点透视
2025-03-16
2.9万
总第
4156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注意!315来了
又一年的315要来了。
每年的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总是令人神经紧绷,人心惴惴。足量过往案例表明,这种时候上新闻,很有可能让整个品牌整个企业乃至一整条产业链都被“炸雷”。
就比如2022年央视315晚会爆出的土坑酸菜,除了影响到涉事企业,也沉重打击了整个酸菜鱼品类的大小餐饮品牌,各家连连出声明。这事一度让当年泡面顶流老坛酸菜牛肉面都不香了。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历年来餐饮都是被暴雷的重灾区。每年3月15日前后,都有多家餐饮企业被曝出侵害消费者权益。
今年3月15日还没到,已经有餐饮企业被“点名”。
3月12日,媒体曝光多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存在多项食品安全问题:使用存放多日的发酸食材、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卖等。随后,杨铭宇黄焖鸡官方微博发布回应,向消费者致歉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
杨铭宇黄焖鸡这次的问题并不罕见,这可以说是
餐饮企业在315期间最常见的暴雷原因——食品安全问题。
盘点315那些看起来普通,
但是餐厅巨巨巨容易踩雷的食安问题
近年来,餐饮业的负面新闻大多与食安相关,内参君对此进行了梳理:
门店端:后厨虫鼠“出没”、卫生堪忧。
保障食品安全,首先要确保制作环境整洁卫生,做好虫害消杀,
一旦有老鼠、蟑螂等在门店“露头”,顾客对餐厅安全的信任度将大打折扣。
如2023年,有顾客在吉野家某门店中吃出了蟑螂,监管部门到店一查,又发现43只;又如去年10月,陶陶居后厨中有老鼠爬动,甚至啃咬包子;再如今年1月,有顾客在盛香亭转转热卤某门店就餐时,有老鼠爬上餐台到处乱窜……
与此同时,员工直接接触菜品,其行为影响着消费者的就餐体验。
从招聘到试用再到正式聘用,持有有效《健康证》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员工对于食安的责任心。
国家高级营养配餐师侯丽平曾指出,餐饮业中近80%的食物中毒源于雇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差、卫生责任心弱。如今年1月,成都某火锅店被曝员工在后厨小便,该店员被解雇,公司停业整改,但店铺声誉也一落千丈,有网友评价称是“员工犯的错,老板倒了霉”。
产品端: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更有甚者修改标签、使用过期食材。
就在前两天,江苏盐城宴遇新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猪肉冒充牛肉”被罚5万元;此前,早在2021年,一绪寿喜烧就曾被曝以比目鱼充当鳕鱼、廉价牛肉冒充澳洲和牛、鸭肝当做鹅肝,后被处罚50万元……
以次充好,一方面是商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消费者难以察觉或不会追究,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降低食材成本铤而走险,获取更高的利润空间。
除了
食材上偷梁换柱
,市场中还存在
缺斤少两
的情况。
如《锦观新闻》今年的315特辑中,就报道了某商家宣称“118元6斤装小龙虾口味双拼,份量约3000克”的外卖商品,到手后实际重量只有2.8斤,约1400克。
另一乱象,就是使用
过期食材
。
尽管大部分品牌方都会要求加盟门店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盘货、排查临期原料,及时废弃,并定时安排督导监查,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节省成本罔顾食材品质的现象,时有发生。如2023年,蓝蛙blue frog旗下某门店被曝使用过期食材,为了掩盖食品过期,店员还会肆意篡改食材有效期标签。
◎
图源:微博
宣传端:“照骗”宣传货不对板,明里“现炒”暗里“预制”。
身处“流量时代”,滤镜“横飞”,用“精修图”揽客也屡见不鲜,但
如果过分P图导致货不对板,则易因小失大。
2024年4月,重庆某烧烤店因实物与宣传照片不符,被判赔偿500元。最近,《北京青年报》报道了多家餐饮品牌存在实物与宣传图片严重不符的情况。
另一个易引发争议的点,就是预制菜。
去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打消了不少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顾虑。
但如果餐厅使用了预制菜,是否会向消费者明示的争议,则一直存在。如去年3月,多个知名中餐品牌旗下门店就被曝光了使用预制菜,但不向消费者明示的情况。随后,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未来使用预制菜,将会对顾客进行明示,并在菜单上注明,根据门店自身情况进行改进。
大多数中餐厅
都经不起所谓的暗访
餐饮人在食品安全上的“栽坑”似乎从未停止过。后厨安全,历来是国内餐饮企业管理中最棘手的部分。为什么?
对餐饮企业来说守护食安并不容易,严格防范食安风险需要整个企业的多方面努力,包括门店模型的设计、员工的管理、食材供应链、标准化数字化支持等多个方面。
单说门店模型,为确保合规营运,餐饮门店首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规划切分各个区域,哪里加工食材,哪里置放清洁工具,像冷食还需要符合多项条件的专门加工区域。
门店需要在每个区域都配备好相关的工作用具,并设计出方便员工按照规定工作的动线,并且严格培训管理员工。尽力提高正确流程的便捷性,员工正规操作的意识,保障员工在人流高峰时段也按照规定的流程出餐、清洁。
◎图源:小红书
餐饮行业的现状是什么?
1、管理链条太长、需要人为的环节太多,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大。餐饮行业从材料采购、到加工、到上桌甚至售后,“从头到尾都是细节”。
2、过去几年,在市场和资本的加持下,企业追求规模,快速拓张,加剧整个企业跨区域管理难度,侧面提高了运作风险。
3、存在部分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
尽管不易,餐饮企业依旧需要时刻警惕食品安全风险。
因为食品安全始终是餐饮企业的红线、底线。
餐饮企业时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控食品安全需要品牌严格操作规范、加强门店管理,也需要每一位餐饮从业者在心中划实红线,将食品安全规范牢记在心。
社会舆论层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增长,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隐患的焦虑。
以公开透明
消解食安焦虑
除了规范后厨,
企业也可以通过明厨亮灶等“主动曝光”后厨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以了解餐厅食品安全的窗口,用公开透明倒逼一线门店操作流程标准合规、建立信任、消解消费者对食安风险的焦虑。用常态化管理的方法,消解企业对食安风险隐患的焦虑,消解315“被突击”“被暴雷”的焦虑。
已经有许多餐饮品牌、外卖平台、地方组织等行动起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一步一步将食安管控做得更加细致——
美团继1月发布五大举措严厉打击“幽灵外卖”后,2月27日再次宣布将大力推动“明厨亮灶 阳光厨房”,鼓励餐饮商家通过后厨直播的形式,全面展示食品加工过程,为消费者提供清晰可靠的参考。
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莘庄工业区以“互联网+明厨亮灶”破题传统食堂管理难题,通过“视频监控+智能识别+数据驱动”构建全链条智慧食安体系,在关键区域部署高清摄像头实现“云监工”,AI算法秒级抓取未戴口罩、活鼠隐患等23类风险。
315不仅是一个“曝光台”,更应成为“对话窗口”。餐饮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批评,还有社会对其价值的认可与改进的支持。让我们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共建——毕竟,一碗安心饭、一杯暖心茶,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朴素期待,也是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
轮值主编|
陈黎明
视觉、插图|
张劲影
运营 |
章鱼
餐饮老板内参已同步入驻:
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微博、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百度新闻、顶端新闻、凤凰新闻、界面新闻、搜狐新闻、封面新闻、ZAKER、知乎、支付宝、创业邦、赢商网、虎嗅、36氪、B站、抖音号、虎
嗅网、21财经、钛媒体、东方财富网、联商网、前瞻网、亿欧网、雪球网、投融界、新浪财经、一点资讯、天天快报、UC大鱼号、商业新知、360图书馆等近52家媒体平台,精准瞄向产业相关读者,并与全国数百家媒体建立紧密连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内参小秘书
neicanmishu
(微信号)
企业管理
品牌战略
235
点赞,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
登录后发表评论
我发表的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标签
推荐
餐数解读
对谈现场
道哥下午茶
中国餐饮报告
秦朝餐见
品类洞察
内参深度
一线走访
内参头条
经营干货
餐饮方法论
头部案例
标杆人物
严选加盟
内参tv
疫情指南
热点透视
发布
行业动向
出圈醒脑
一周快参
餐饮黑马
出圈醒脑
门店实战
拆解复盘
直播预告
独家视角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古茗加码,下沉市场“咖啡混战”升级
3万人看过
七饭
推荐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2.8万人看过
内参君
推荐
110平单店日入3.8万+!市井火锅突围,如何从网红到长红?
2.4万人看过
内参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