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变换的时候稳不住
毁了
今年以来,餐饮结束高速增长,进入“慢增长周期”,许多餐饮人感叹“利润腰斩”(《2025上半年,“不死就是成功”!》)。
“市场变换的时候,很多人稳不住”。简短停顿后,勇盛牛肉面老板文勇接着谈近些年餐饮行业加品类的风潮,“毁了,啥也做不好。”
他的道理简单真实,也有点扎心。精力有限,品类太多就会专注不到,弄巧成拙。
可是,在潮流更迭中,谁能没有动摇。勇盛牛肉面店内顾客交织,门外队伍成群,他当然有稳住的资本。我们生意不好的时候,怎么确认自己是偏执还是坚持。
本期,我们将目光聚焦到“长生店”。在市场环境变化急剧加快的今天,我们想找到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始终还存活的餐饮店,听走过时间的餐饮人们,聊聊“长生店秘密”。
“你是一家网红店吗?”
“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就像片子第一个小标题讲的,这两家店是又不是网红店。
首先,它们确实在网上很红。
勇盛牛肉面(红庙店)不仅连续四年入围大众点评必吃榜,而且它经常在北京面馆热门榜TOP1,全北京多少家面馆啊,多少家厉害的面馆啊!
把这家店名字放网上一搜会发现,很多大伙认识或者不大认识的、多个领域的明星艺人都来“打卡”过这家面馆。
羊大爷涮肉同样是连续入围必吃榜,且拿下过诸多餐饮领域含金量很高的其他奖项。它不算“大众知名度”很高的那批品牌,更经常出现在“美食博主”的推荐名单里、以及“北京生活务工博主”北京美食盘点里。
羊大爷涮肉也有很多明星艺人来打卡过,两家店(亮马桥店、团结湖店)都有大片的照片墙,留心一点不难发现荧幕上见过的人物。
但是,这两家店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网红店”。
这点从顾客就能看出来,店里没那么多“流量主力军”。有年轻人,也有许多看起来像30岁、40岁、50岁的顾客,人群里还有年纪更大一些、发色已经斑驳的老年顾客。有看起来打扮过一番、双眼多少带着试探和兴奋的顾客,也有穿着随意、举止像在自家客厅一样随意的顾客。
店面装修风格也不是追着流行去的。近些年流行的这风那风,在这看不到有什么踪迹。
两位创始人对“网红”也表现得平淡,相对于红,他们更关注“正儿八经做好自己”,跟着自己的直觉、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这个店现在的知名度也非常高,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是个网红店?”
勇盛牛肉面创始人文勇:“没考虑过这问题。还是之前我们说的,做好自己就行了,不用考虑其他。”
一大口美食机构创始人小宽:“那个时候羊大爷做了‘吃肉论米’,‘大宝剑’一上,只要是看到的人一定会拍照,一下子就火。”
羊大爷涮肉创始人蔡世红:“烟熏火燎羊胸口也是,有时候有一桌点,大家就跟着都点。”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这些创意都是您琢磨的。”
羊大爷涮肉创始人蔡世红:“这个好玩,其实也不费劲,其实你是自己好吃,然后呢?时不时有一想法就往里边拽,有一想法就往里拽,拽完了以后就,哎,这又有了一个活。”
对“当网红”不太感冒,或许和他们的经历有关。
因为开得够久,看过足够的网红,知道快速兴起的背面就是快速坠落。勇盛牛肉面2012年开业,今年已经是第十三个年头。羊大爷涮肉1991年从北影边上、6张桌子的小店做起,到现在已经过了30来年。
因为够红,已经真实地面对过大行扩张、发展的诱惑,但打过交手后,赶忙掉转方向,沉下心来,正儿八经努力、开一家长期经营的店。
羊大爷涮肉创始人蔡世红:“凡是加盟的,第一年都听话,第二年连肉什么的都不进,自己玩,那就不到一年就都差不多了。”
勇盛牛肉面创始人文勇:“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开过分店,结果一走下来很容易上当受骗。”“我们这个节点还在打基础,不用为了开店而去开店。现在有实力的团队都进入餐饮界了,我们作为传统的小餐饮人,做好自己,把自己的几个产品做的出类拔萃,不要减配,就行了。”
回归到最小单元
在这期结尾的朝前看点中,秦朝提到《识势》一书中的观点,“无论多大的规模连锁,也是由一个个门店单元构成。无论多完善的SOP,最终也要落向一盘盘菜品、一次次顾客体验的交付”。
在他看来,长生店的价值在于“以不变应万变”:“哪怕只有一两家小店,但十年几十年地活着,存在本身就很神奇。它们是餐饮业的最小单元,也是大多餐饮人的初心所在。”
这同时也对当下国内餐饮者压力的一种宽慰,是大多餐饮人的初心所在,是不安世界里要找的安稳。
小宽说,长生店往往具备一种“回头智慧”。
正如本期的这两位嘉宾一样,也都在上升期放过加盟,但因为组织力、管理等种种原因选择放弃,最终回归到一家小店当中,先做好自己,才能穿越周期、屹立不倒。
“我们选择了一些必吃榜餐厅的样本:它们的共性是都开了很多很多年。我们想在从中寻找共通的缘由。掰开揉碎其实很简单,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不要盲目扩张,不要自以为是,控制节奏。”
关于餐饮朝前看
鲁迅先生有名言: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万事朝前看。
由首席餐饮经管媒体 餐饮老板内参联手一大口美食榜倾力打造,基于头部垂类媒体十余年的深耕、积累、观察下诞生的全新栏目——《餐饮朝前看》。
《餐饮朝前看》笃信,在时代命运行业洪流中,餐饮创始人个体始终是成事关键、底层逻辑,他们的思想、哲学、个性、面貌和远见,正是行业最真实的画像和蓝图 。《餐饮朝前看》力图通过他们,观照未来,阔步朝前!
不知不觉间,《餐饮朝前看》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了春夏秋冬,一年十期,现在第二季正式起航。
第一期,我们和餐饮探店的不同生态位的三位头部博主对谈,探访出“流量餐饮时代”下,餐饮老板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和动作来面对“探店”这回事。
第二期,我们来到潮汕,从潮汕牛肉火锅,潮汕卤鹅、生腌、隆江猪脚饭,到精细潮菜……拜访了一众餐饮老板,试图通过一次探访,寻找下一轮的方向。
第三期,我们来到长沙和株洲,找到几位非常善于做湘菜的餐饮人,和他们一同探究以湘菜为代表的土菜,这几年为什么可以突围至全国乃至海外。
第四期,在云南的篆新市场和敢于胡乱老师对话,和在北京扎根二十余年的一坐一忘、半山腰的创始人对话,一起探讨云南菜背后的故事。
第五期,我们走进香港的街头巷尾,听欧阳老师谈消费变迁,看陈鹏鹏解析市场活力,跟会长和黄总一起评判香港的新机遇,读懂成熟市场的生存法则。
第六期,我们来到了一个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的深圳,拜访这个拥有全国最密集、最庞大的主流年轻消费群体的餐饮样板,来看深圳餐饮的生存法则。
这一期,我们与大众点评必吃榜共创,聚焦“餐饮长生店”,以那些能穿越周期波动、历经市场考验的“长生店”为参考样本,挖掘长期主义经营方法论,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季《餐饮朝前看》,我们从北京出发,去到潮汕、长沙、株洲、昆明、香港、深圳,还在重庆完成了首个专题纪录片《重庆火锅激荡三十年》,深入走访不同城市,记录餐饮人的洞察、思考、哲学、个性,刻画每一个城市不同的餐饮地理生态。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我们第三季见!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1111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