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品类报告」是餐饮老板内参出品的系列研究报告,专注细分品类,并定期推新。基于全行业视角,洞察潜能品类,拆解流行密码,捕捉未来走势。本期,我们关注重新翻红为“当红炸子鸡”的品类——中式炸鸡。
滚烫肉香与孜然、椒麻的复合味道,包裹在金黄酥脆的外皮下。中式炸鸡,曾隐身于校门口的摊位、社区街角的橱窗,是无数国人记忆中性价比最高的“解馋”选择。
但在西式快餐、韩餐等异国料理成为中国餐饮消费潮流的近10年中,中式炸鸡的舞台随之暗淡。
2022年末-2023年,国潮风起,“新中式+”在餐饮行业成为创新利器,一众中式炸鸡品牌借着东风翻红。
从街边小吃到国民品类,2025年,中式炸鸡不再是西式快餐的平替,也不再只是街边摊位的“油炸小吃”,而是在以更加鲜明的中国味道向餐饮市场宣告:
中式炸鸡连锁品牌,正重新定义炸鸡潮流。
2022年末至2023年,“新中式”风潮席卷餐饮行业,国潮当道,中式炸鸡品类强势崛起。
根据餐里眼研究院数据统计,2025年中式炸鸡品类门店总数约为20000家。从增长情况来看,中式炸鸡2022年-2025年呈现连续增长趋势,其中2022年门店增长达到100%,2023年增速为71%。
品类火热也带动了品牌快速发展。在品牌格局层面,市场已初步形成以临榆炸鸡腿强势领跑,满巍明生炸鸡架、虎头炸、老韩煸鸡等紧随其后的“一超多强”态势。
然而,即便是头部品牌,其市场占有率也依然有很大增长空间,当前市场仍处于高度分散、“有规模无垄断”、“有品类无品牌”情况。从中式炸鸡门店形式来看,绝大部分门店为个体店或个体摊位,虽分布较广,但品牌化程度低。
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鸡排炸鸡门店数量已超过17万家,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相关数据整合,2019-2024年,中国炸鸡行业市场规模由3000.66亿元增长至4796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8.13%。预计2025-2028年,我国炸鸡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216.63亿元。
在这之中,中式炸鸡的份量不容小觑。
餐里眼研究院数据统计,2019-2024年间,中式炸鸡市场份额逐年稳步提升,其中2022年国潮风起,中式炸鸡品类进入快速增长期,市场规模估算达到1000-1300亿元。此后,资本密集进入、头部连锁崛起,市场持续爆发,2024年品类市场规模估算已接近1700亿元。
区域来看,中式炸鸡扎堆下沉市场,以江苏为主要阵地。
餐里眼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式炸鸡品类主要消费区域以华东为主,聚焦下沉市场。目前华东地区中式炸鸡门店占比最高,达到38%,其次为华北、华中、东北地区。
另外,三线及以下城市是中式炸鸡品类发展主阵地,全国超过55%的门店分布于此,其中三线城市占比最高,达到27.4%。这之中,江苏、河北、河南的县域城市中式炸鸡门店数量比重最大,江苏中式炸鸡门店数占比最高达到15%。
虽然中式炸鸡实现了大步快走,但,整个品类依然存在“断档式发展”。
餐里眼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94.1%的中式炸鸡品牌,门店数量在5家以下;仅有1.3%的中式炸鸡品牌,门店数量超过50家。
在这其中,临榆炸鸡腿以5000+店的规模遥遥领先,满巍明以880+门店排名第二,虎头炸、老韩煸鸡、咏巷炸鸡、延庆观炸鸡头炸有300+门店左右。更多的品牌,则是散落在各个地区的小型区域连锁或单店规模,甚至没有牌子的夜市流动小摊。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门店数量来看,临榆之后,呈现了“断档”状态。市场上较少存在1000-5000家店的中式炸鸡品牌。品类依然存在“小散乱”的状态。
根据餐里眼研究院数据统计,全国中式炸鸡品牌价格带集中在15-25元,其中24元为中式炸鸡人均消费平均数。
从中式炸鸡客群画像来看,18-35岁青年消费者购买占比极高约80%,是中式炸鸡品类购买主力军,也是当前大消费行业购买力最高的群体;其次为13-17岁青少年以及0-12岁儿童,占比综合约17%,虽较低,但正逐年提升。
在消费者购买意愿及选择理由统计数据中,当前购买中式炸鸡的消费者主要看中口味、性价比及品牌口碑。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卫生状况及食材新鲜度的看中程度较低。不少消费者详细描述对该品类的态度为:“好吃就行,默认不健康。”
整体来看,中式炸鸡的市场普及与品牌价值升级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除了风味,中式炸鸡各个品牌,也不断朝着“场景驱动”和“价值多元”的方向做“价值跃迁”,让品类从“好吃”,到“吃好”,这也是品类进化的必经之路。
在品牌辨识度层面上,不断提高:
老韩煸鸡线下门店采用新中式风格设计,2025年品牌视觉全面升级;临榆炸鸡腿,打造了以“秦朝士兵”为原型的“榆宝”IP,深受年轻人喜爱。
在消费场景层面上,持续拓展:
打造“炸鸡+”升级,搭配精酿啤酒、特色饮品(如中式茶饮、气泡水等)、小食(如薯条、蔬菜沙拉等),打造“正餐化”或“微醺小酌”的消费场景,提升客单价。
在选址层面上,完成升级:
从街头巷尾、夜市地摊,到向着更高端的场域进军。中式炸鸡开进商场,是一次成功的“鲤鱼跃龙门”,它意味着品牌完成了从街边流量型生意到商场品牌化的运营的转型。
同时,选址的升级,也从侧面“升级”了中式炸鸡的客群,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品类的新价值。
在营销层面上,走向年轻化:
摒弃了传统炸鸡的“苍蝇小摊”气质,实现品牌化的中式炸鸡,也更加注重很年轻人的链接。比如临榆炸鸡腿将品牌目标锁定在18-35岁年轻人,其“榆宝”IP形象不仅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二次创作,还成功将炸鸡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社交语境。
总之,中式炸鸡的价值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品牌从“产品、体验、品牌、运营”多个维度同时发声,将自身从一个单纯的“路边小吃”,重新定义成一个承载着中国口味、现代体验和文化情感的休闲餐饮品牌。
最终,也会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超越食物本身的价值付费。
不过,虽然中式炸鸡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一批有创新能力的扛旗者跑出,但整个品类来看,暂无绝对垄断者,这意味着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并没有一个像“肯德基/麦当劳”之于西式快餐那样的默认选项,选择是高度分散的。
同时,一些曾名噪一时的中式炸鸡品牌们,在后续发展也不如人意。
比如,2023年获得天使轮融资的“腿老大”目前门店数仅有9家,而早在2023年8月,其官方微信发文已经发展到50多家,并开启联营模式,准备发力连锁;解忧婆婆总门店数仅60余家,远未达成2024年突破500家的开店目标;河南诞生的延庆观炸鸡从去年开始频频关店,公开数据显示只有不到300家门店,相比2023年底的360+店只减不增;虎头炸也在今年年中按下“全国扩张暂停键”,官宣暂停多地加盟,以供应链先行的策略,聚焦长江以南区域。
此外,品类同质化问题也依然十分严重。
餐里眼研究院数据显示,消费者在餐厅或外卖中吃到的中式炸鸡,约有68%来自于中央厨房或工厂预处理过的半成品。这之中,绝大多数品牌的供应商、腌料厂、设备商集中于少数头部供应链企业。
供应链同质化,同时也带来产品同质化,产品同质化又导致品类低价内卷,而当价格战纷飞,“第二份半价”“9元4个腿”等促销手段,不断强化消费者心中“中式炸鸡就该便宜”的品类认知,更进一步影响品类价值,使得整个中式炸鸡品类陷入同质化怪圈,不断恶性循环。
中式炸鸡品类,从老年期回归青春期,又正在迈向全新的成年期。老旧与新潮并行,品类的下一程,答案写在“升级”二字里。
从目前品类整体发展态势来看,头部连锁品牌已然开始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体验升级、包装叙事等新潮手段提升品牌,并将更有价值感的品牌呈现给市场,向消费者传递“好的中式炸鸡应该是什么样”,共同将品类拉升至下一程。
短期看,中式炸鸡品类竞争将愈发激烈,同质化与价格战问题仍是关键挑战;中期看,品类洗牌过程中,拥有后端供应链支撑与独特价值的品牌将进入快车道;长期看,中式炸鸡下半场,“品类冠军”必然属于能够开启“中国味道新价值”的品牌。
未来,中式炸鸡市场将从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进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从产品力到品牌力,从单店模型到全国布局,从流量争夺到心智占领,围绕“价值”二字展开的每一环节,都将成为决胜关键。
「关注“餐企老板内参”公众号,后台回复“中式炸鸡”,一键获取完整版报告。」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1111
                    
                   1111